近日,記者在鹽池縣沙泉灣荒漠化綜合治理示范區看到,曾經嚴重沙化的沙窩子,如今已是草長鶯飛的美麗景色,荒漠已被20萬株樟子松、云杉、沙木蓼等苗木覆蓋,樹木把沙土牢牢鎖住,將綠色鋪滿大地,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
近年來,鹽池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全縣林地和草地面積達679.9萬畝,年揚沙天數從126天下降至10天左右,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昔日“黃沙窩”如今變成“綠家園”。
“我們將結皮技術和菌劑技術結合應用在荒漠化治理中,結皮技術可以在土壤表面形成保護層,防止風蝕和水分蒸發,改善土壤結構;菌劑技術提升土壤肥力,促進植物生長。兩者結合可在荒漠化土地上形成良性生態循環,提高生態恢復能力?!北本┝謽I大學寧夏鹽池毛烏素沙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工作人員宣瑞智說,通過校地合作,在鹽池建立了以“生物固沙為主、工程補植為輔”的科學防治體系,目前已形成沙漠化土地綜合整治、半荒漠地區抗逆樹種選育等18項科研成果,累計在鹽池縣完成防沙治沙157萬畝。
鹽池縣按照“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的總體思路,組織實施圍城造林、天然林保護等一批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建成防沙治沙綜合治理示范區21個,探索出了“草為主、灌為護、封為主、造為輔”的防沙治沙模式,多點發力繪就一幅幅人進沙退、生態逆轉、產業興旺的新畫卷。
“我們充分運用‘麥草方格+灌木防護+零星種植喬木’等現代治沙技術,依托“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累計投入3.5億元,統籌實施北部防沙治沙、中部林草綠化、南部水土保持三大工程。年均完成植樹造林10萬畝、修復退化草原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鹽池縣林業和草原局林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王建紅表示,全縣森林覆蓋率從5.6%提高至18.51%,實現了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筑就了寧夏東部綠色生態屏障。(記者 張曉慧)